编后


  编后 申报历程


  ●1982年12月,现任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张萍向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提交议案,建议“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 从此,长株潭一体化第一次进入湖南省决策层的视野。


  ●1984年7月,张萍撰写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该年11月份,湖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了《方案》,并且形成了《关于建立长株潭三市经济区的问题》的会议纪要,正式启动了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会议纪要对这个经济区的定义是:“它不是一级行政层次,而是打破行政区划,把横向的经济联系用网络联结起来的经济联合体。”


  ●1985年1月,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长株潭规划办公室成立。湖南省政府和长株潭三市政府共同出资,购买了四套商品房,作为长株潭规划办的办公室,办公室的办公人员也分别由省市政府四方派出。张萍作为第一任主任,亲自参与了长株潭经济区第一次启动的整个过程。


  ●从1985年到1986年6月之间,先后召开了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和12个行业的经济技术协调会。经过筛选,长株潭规划办整理出需要联合开发的10大工程。其中三个属于金融方面的合作。第一个是要建立长株潭三市资金拆借市场。第二个是在长株潭实行票据的同城交换。第三个是能否在三地对重大项目组织银团贷款。第四个工程是关于交通。另外几个工程分别涉及统一电话的区号、三地电厂的扩容、统一三地的城市规划、共同治理环境污染,以及在三市结合部联合建立开发区和进行企业整合等。


  ●1987年,在各种场合有反对的声音出现。有些人的态度相当激烈,认为长株潭已经是湖南最富裕的区域,省政府的政策不应该再向长株潭倾斜。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停滞。


  ●1997年3月,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长株潭三市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长株潭座谈会”。之后,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长株潭第二次的启动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由“总体规划”启动。


  ●从1998年开始,湖南省计委牵头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五同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湖南又制定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


  ●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出炉。这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在这个过程中,长株潭产业一体化等规划陆续出台。省政府经过多年的强力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在一些领域再次取得了突破。金融同城已经实现。以前三个城市由两个电网覆盖,如今也实现了电力同网。在通讯方面,移动和联通已取消了长株潭之间的漫游费。利益牵涉最为复杂的是“环境同治”。20年前困扰长株潭的区域污染问题至今还在折磨着三个城市。因此,“环境同治”也被摆在了最优先的位置。


  ●2006年起,湖南陆续实施了四个“一”的政策。三市实行了同一个规划。三市还实行同一个财政政策。三个城市还实行了同一个关于环保的政绩考核标准。最后,三个城市成立同一支环保执法队伍。在省环保局设立长株潭执法大队。2006年年底,湖南省调整了“五同规划”的部分内容。将电力同网改为能源同体,金融同城改为生态同建。长株潭一体化从此有了新的目标。


  ●2006年6月,湖南省政府向国家发改委正式递交了关于在长株潭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从此加入众多城市对综改试验区的竞争之中。在此次竞争中,成都和重庆幸运地加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资格,而长株潭不幸落选。


  ●2006年6月,湖南省召开了第一届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三地的书记、市长共同签署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就四个方面达成了十四点共识,并且审议通过了《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长株潭工业合作协议》、《长株潭科技合作协议》、《长株潭环保合作协议》。


  ●2006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前往长株潭调研综合配套改革一事。孔泾源先后考察了长株潭三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走访了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观了湘江生态经济带,并详细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情况。考察后,孔泾源对长株潭的评价是:长株潭城市群特色相当鲜明,区域规划先行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思路清楚,目标明确,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符合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精神。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文件,批准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9月29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经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专项规划和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市域规划的制定,应当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依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的各项建设,应当符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8年4月21日,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规划方案评审通过,由此,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蓝图触手可及。先导区总用地1200平方公里,“既不是普通的经济开发区,也不是传统的城市新城”,其总体功能构架是“一核、四区、三带”,将采取实施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发展战略。


  ●2008年6月9日,由长沙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办的“长沙两型社会建设高层论坛暨专题研究成果评审会”在北京举行。由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经济体制综合研究室主任李振京博士主持的项目组撰写的“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专题研究报告”通过评审。长沙市将以“一、二、三、四、五、六,加十”的基本思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