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6 预警提示 |
PART 1 土地市场预警
一、土地类型预警
2014年成交用地商业体量占比过半,因住宅市场遇冷,推地重点转向商业,而如此大的商业用地出让,未来运营压力随之增加,开发纯商业用地风险增大。
预计2015土地供应仍以住兼商用地为主,此外在土地市场回暖的基础上,纯商业用地比例可能会有所上升。住宅兼商业用地是当前长沙预供应土地市场中的绝对主力;但随着住宅去化压力的持续,过去一年中相对而言增长快速的商业用地,在新的一年面市比例仍会增加。
二、拿地区域预警
主城及湘江新区部分板块、城南部分近郊区域的优质地块有可能成为争夺焦点,而价值较差的地块则仍然存在流拍的可能,远郊土地的市场风险仍较大。
PART 2 商品房供应和推盘预警
一、产品上市时段预警
对在售项目新开工至拿预售证日期进行抽样调查,时间间隔会随着政策的放松和收缩态势略有变化,但基本间隔在6-7个月,即项目新开工后需6-7个月左右能拿到预售证。因此,大部分2014年下半年的新开工项目预计将在2015年上半年上市,成为市场新增供应量。此时长沙住宅市场将迎来多个项目上市,该时段内销售压力较大。
二、产品开发类型预警
近三年,市场消化主力产品由刚需逐渐向改善型过渡。2014年,90-120㎡销量占比达到35%,近两年,该类型产品市场分额扩大速度加快。
2014年住宅产品单套大于90㎡产品消化量占2/3。2015年客户对产品需求转变已成定势。加上棚户区改造浪潮和单独两孩政策的推进,未来一年楼市主需求将继续向改善型产品倾斜。
从表中可以看出,单套120-144㎡、大于144㎡两种类型产品近两年销量提升,表明客户需求转移提速。相比之下,60㎡以下套型成交比例不足9%,原因有两个:其一,长沙市执行三年的“限小不限大”的限购令以来,该套型新增供应量有所下滑,成交受影响;其二,一次性到位的置业者比例增加。
三、营销推广提示
从营销上看,2015年,渠道营销加码、升级,配合贴近市场的定价策略和产品价值力的传输,将是提高项目销量的制胜利器。光靠价格“拼跌”并不能带来销量的持续走高。“性价比”升级为衡量各类型产品线的高关注标准,不再是普通住宅的专属代名词。未来是对差异化产品价值和创新营销模式的考验。
2015年,电商、新媒体价值传播,转介等多渠道带来持续客源,结合真实惠的产品,成为持销的关键。
PART 3 价格定位预警
2014年,楼市低迷,定金及预收款占比同步下挫9%,但依旧是房企主要外来资金源。2015年,加快出货速度、提高定金及预收款、保证现金流、维系资金链是房企扩张和深耕的有力保障。
2014年下半年的股市大量吸金,也间接提升了楼市维持平稳现金流的难度,商品房价格难有上涨动力。新开项目价格应继续维持现有以价换量的态势,保证销量回流资金是为上策。
PART 4 区位板块预警
一、行政区域预警
望城土地储备量最大,将成为未来几年开发的要地。芙蓉、岳麓商办类用地待开发比重接近六成,建议开发前期做好区域同物业市场调研类工作。
尚未开发的土地中,也是望城占比最大。2011-2014年,内六区出让的年土地总量中,45%左右位于望城。该区近四年开发土地面积比重达到六区总和的66% ,未来区域房地产开发仍有较长周期,因而新项目进入该区应谨慎。
岳麓区和雨花区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三位。商办性开发量占比在57.75%、54% 。相比来说,位居中心的芙蓉区商办类土地待开发比例最高,为59.36%。
二、各板块短期风险预警
各板块对市场销量贡献率分化明显。2015年,雷锋-金星北、省府红星、洋湖垸、梅溪湖、高铁新城、滨江新城将成为提升整体销量的主力区域。星沙作为一个独立板块,在售项目数量进领先于其余十三大板块,月均去化接近18万方。
从下表中看出,第二梯队四个板块成交量贡献率占一半。片区内在售项目大多处于货量充足、成交活跃期,预计2015年依旧成为销售主力区域。高铁新城、梅溪湖、滨江新城月均消化量在5万方左右。片区处于前期规划兑现期,未来一年将成为成交带动潜力区域。
第四梯队贡献率最小,区域楼市极端发展是主因,未来对整体成交的拉动作用较小。
从下表中可以看到,雷锋-金星北、星沙和高铁新城,市场容量大,目前在售项目数量和去化速度均在前位,发展潜力大,大市府、芙蓉-马王堆、麓谷和隆平高科库存低且去化少,短期内区域发展有一定局限性。
中心、梅溪湖、月湖城北、滨江等片区消化速度较缓慢,消化周期长于平均水平3-9个月。省府红星、含浦洋湖垸片区虽去化快,但存量也高于平均水平,压力大,短期风险值得关注。
雷锋-金星北、高铁新城、星沙去化速度快,2015年总可售房源量大,均在180万方以上。省府红星、洋湖垸去化速度快,但产品可售量处于高位,需留意短期风险。梅溪湖、中心板块、月湖城北竞争激烈,短期压力较大,应注意推售节奏和产品价值差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