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 绿色建筑之政策环境篇 |
PART 1推进 政策助推,绿色建筑风正劲 绿色建筑,作为一样新鲜事物推广到全社会,需要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推进,其中政策法规的保驾护航是决定其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目前国家、省、市已针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标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快马加鞭。本期专题将带您了解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主要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 名词释义 绿色建筑: 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一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内涵不仅体现建筑全过程的节约,关注居住人的健康、舒适与安全,而且强调对环境的最少干扰,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 绿色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和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生态建筑: 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比如地势、气候、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可持续建筑: 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为实现可持续建筑,必须反映出不同区域性的状态和重点,以及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去执行。 建筑全寿命周期: 从建筑项目的选址开始,到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及改造、直至拆除回用的全过程。 可再生能源: 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相对于可能穷尽的化石能源来说,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可再生能源属于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次能源。 政策盘点 ★ 国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005年10月,国家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这是我国第一个部颁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规范。《导则》的制定和发布,为绿色建筑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缩小了我国绿色建筑在技术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指出,发展绿色建筑,应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要求,发展绿色建筑,应坚持技术创新,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综合核算效益和成本,引导市场发展需求,适应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应注重历史性和文化特色,要尊重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提出,绿色建筑除满足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外,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 ★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2007年8月27日,建设部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办法》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指对申请进行绿色建筑等级评定的建筑物,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本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要求,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评价标识的申请遵循自愿原则,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申请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同时明确了暂停使用与撤销标识的几种情况,并且被撤销标识的建筑物和有关单位,自撤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再次提出评价标识申请。 ★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6月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项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绿色建筑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 ★ 国家《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 2006年8月25日,建设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旨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带动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意见》指出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能源结构,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明确预计到2020年,太阳能、浅层地能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50%以上的工作目标。《意见》列出了国家重点支持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领域,包括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采暖空调、光电转换、照明、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沿海地区利用海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利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农村地区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进行供热、炊事等。建立和完善能效标识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备产品认证制度。建设部同时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技术及产品推广、限制、淘汰指导目标,引导技术及产品发展方向。 ★ 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通过《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并于10月1日起开始施行,条例规定,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条例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其中,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为大型公共建筑。条例在不增加新的行政许可的前提下,对新建建筑节能实施全过程的监管,包括规划许可、设计、建设、竣工验收、商品房销售、使用保修等六个阶段和环节。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既有建筑的建设年代、结构形式、用能系统、能源消耗指标、寿命周期等组织调查统计和分析,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明确节能改造的目标、范围和要求,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条例有关民用建筑节能的政策扶持和经济激励措施主要体现在资金支持、金融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同时为鼓励和扶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出了诸多规定。 ★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0年6月,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准》借鉴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经验,参考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针对我省的地域、经济、社会情况,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并结合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对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形成了以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构成的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每项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得分项和创新项,湖南省绿色建筑应满足全部控制项,并按照满足得分项数和创新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根据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的实际情况,该《标准》降低评价的准入门槛,建立湖南省绿色建筑更为广大的平台,让更多的建设项目参与进来,但要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对星级评定施以更为严格、准确的评定,在《标准》评分体系中加大对运营管理的分值倾斜。 ★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2011年1月14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根据住建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颁布《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旨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构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充分体现绿色建筑在加快我省建设领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标识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我省范围内一星级、二星级评价标识工作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三星级评价标识的评价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立“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同时《办法》对申请和评选绿色建筑标志的条件和程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他相关规定与国家的管理办法基本相同。 长沙市出台的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及技术标准 长沙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长沙市大河西两型社会城乡建设行动纲领 长沙市大河西建设绿色建筑的实施方案 长沙市大河西绿色市政建设实施方案 长沙市绿色市政建设全过程管理规定(试行) 长沙市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管理规定(试行) 长沙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长沙市建筑节能技术导则 长沙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长沙市绿色施工导则 长沙市绿色道路设计导则 长沙市市政道路绿色照明设计导则 长沙市绿色公园设计指南 长沙市湿地保护技术指南 长沙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实施细则 长沙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长沙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控制导则 长沙市民用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绿色技术要求编制指南与评审要点 长沙市民用建筑项目可研绿色建筑专篇编制指南与评审要点 2012年长沙市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工作要点 PART 2 领先 绿色建筑,离现实还有多远? 美国 LEED评价指标体系。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简称: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为满足美国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评定的要求,提高建筑环境和经济特性而制定的一套评定标准。通过6方面对建筑项目进行绿色评估。包括:可持续的场地设计、有效利用水资源、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革新设计。LEED评定系统总体而言是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结构简单,操作性强,是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一种评价体系。其认证分白金、金、银和证书四个级别。 生态房。美国诺次大学设计并建造了一种生态房。这个四居室的生态房,隔热性能特别优良,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家庭用电依靠安装在凉亭上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电池来提供。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的雨水,蓄存在地下室,使用前用沙床过滤,粪便和污水则流入一个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 植物建筑。80年代初期,美国在芝加哥建成了一座生态楼,楼内没有砖墙,也没有板壁,而是在原来应该设置墙壁的基团上种植(或多植)植物,把每个房间隔开,人们称这种墙为“绿色墙”,称这种建筑为植物建筑。这种建筑的施工方法并不复杂,它无需成材木料,无需采用笨重的建筑设备,而是就地取材,以树林为主材,采用经过规整的活树林来做“顶梁”和“替代墙体”。 绿色办公室。美国国立资源保护委员会总部以废旧回收物品的再生材料为主要材料建筑的绿色办公室。该栋办公楼从外表看,与普通写字楼并无区别。但它的墙壁其实是由麦秸杆压制并经过高科技加工而成。但其坚固性并不次于普通木结构房屋。其地板由废玻璃制成,办公桌由废旧报纸与黄豆渣制成。最具特色的是其外墙外绕爬山虎等多种蔓生植物。 德国 生态楼。德国柏林建造了第一座生态办公楼。大楼的正面安装了一个面积64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来代替玻璃幕墙,其造价不比玻璃幕墙贵。屋顶的太阳能电池负责供应热水。大楼的屋顶设储水设备,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储存的雨水被用来浇灌屋顶上的草地,从草地渗透下去的水又回到储存器,然后流到大楼的各个厕所冲洗马桶。楼顶的草地和储水器能局部改善大楼周围的气候,减少楼内温度的波动。 太阳能房屋。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斯建造了一座能在基座上转动的跟踪阳光的太阳房屋,该房屋安装在一个圆盘底座上,由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一组齿轮,该房屋底座在环形轨道上以每分钟转动3厘米的速度随太阳旋转。当太阳落山以后,该房屋便反向转动,回到起点位置。它跟踪太阳所消耗的电力仅为该房屋太阳能发电功率的1%,而该房太阳能量相当于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2倍。这种100%靠太阳能供给的住宅,可以不需要电、煤气、木材或煤,这样就不需要烟囱和取暖炉也没有有害的废气排人空气中,保持环境空气的清新。这种房屋的设计,向南开放的平面是扇形平面,这样可以获得很高的太阳能射幅能。其墙面采用储热能力较好的灰沙砖、隔热材料和装饰材料组成。阳光透过保温材料,热量在灰沙砖墙中存储起来。白天房屋通过窗户由太阳来加热,夜间通过隔热材料和灰沙砖墙来加热。 英国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简称:BREEAM)是由英国建筑研究组织(BRE)和一些私人部门的研究者最早于1990年共同制定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包含从建筑设计开始阶段的选址、设计、施工、使用直至最终报废拆除所有阶段的环境性能,通过对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建筑对全球、区域、场地和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BREEAM最终给予建筑环境标志认证。 生态住宅。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生态住宅,其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由于采用自我通风结构而大大减少,并不再使用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碳的空调设备;所使用的硬木来自能维持生长的欧洲和美洲的温带森林;不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其中包括石棉和含铅油漆;热水只在需要时才供应,免去了储水塔;照明使用轻巧的荧光高能效和不闪烁光源;辟有专门的吸烟室等等。 绿色城市。为净化空气,英国50年代后期就出台了《洁净空气法》。根据该法案,伦敦被划出了煤烟控制区,并以法规形式规定了在这些区域内只许燃烧无烟煤,或必须使用可对煤烟进行完全净化的炉具。在70年代,英政府推出了《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最有效的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人大气,否则对其进行罚款等严厉处罚。伦敦环境治理的另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科学管理。60年代开始,英国加大了整治泰晤士河的力度。除通过严格的治污染法案,宣布对违规排放污水的工厂等部门实施法律制裁之外,有关当局还制定了严格的水质标准,同时每隔5年对河流水质的达标情况进行彻底检测。 加拿大 绿色建筑挑战。绿色建筑挑战(简称:GBC 2000)是加拿大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建筑的环境性能。GBC 2000评估范围包括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主要对建筑在设计及完工后的环境性能予以评价,目的是发展一套统一的性能参数指标,建立全球化的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标准和认证系统,使有用的建筑性能信息可以在国家之间交换,最终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绿色建筑实例具有可比性。 健康住宅。加拿大某公司于1993年在温哥华建成了两层带阁楼的健康住宅,并向大众展示。实测结果,其“住宅室内空气”满足质量要求。加拿大某公司在多伦多建成了三卧室的健康建筑,建筑使用的材料是低散发量的材料,据称这栋建筑所需能量、水等能自给自足,所用能量通过太阳能获得,水是通过收集雨水,并经净化而得,废料采用生物方法处理。这些建筑符合多数超敏感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节能、环保办公楼。加拿大正在实施c-2000计划,鼓励和提倡建造具有节能和环保功能的示范办公楼。已建成了一栋面积为2180平方米两层的示范办公楼,建造时使用的是健康型建筑材料,优良的通风设计,因此,室内空气质量优良。 深圳 深圳是我国较早吹响绿色发展和绿色建设行动号角的城市,在近10年的时间中,深圳推行绿色建筑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经验,打造了很多成功案例。 龙岗区横岗振业城。全国首个在设计规划阶段就通过建设部3A预审的住宅项目,也是深圳市首个获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大型住宅。这个住宅项目,连窗户开启面积,都由风向做导向,来保证充足的自然风;大量使用低能耗玻璃、新型降热材料,以起到隔热作用;太阳能热水器每家必备,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景观水、浇灌用水都是用屋顶上的“槽”收集起来的雨水……采取这些措施后,振业城节能52%,居民倍感舒适,振业城也因此赢得了“出水芙蓉”的美誉。 蛇口泰格公寓。这是深圳建筑节能的另一个标志建筑,曾登上美国《新闻周刊》,被誉为在环境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首座绿色商用建筑”。通过风模拟等手段,泰格重新调整了建筑朝向,通过增加通风口,降低热岛温度;它还采取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如屋顶花园,LOW-E中空玻璃。这个通常为国外常驻蛇口的企业高管租住的酒店式公寓,入住率100%,空调电耗却比同类酒店空调低一半。泰格公寓这些楼本身的建造成本5000元/平方米,节能项目只增加400至500元,而收获的是长达几十年的节能收益。蛇口泰格公寓每平方米的耗电量每年约为40度,仅为深圳同类建筑的三分之一。总体上来说,它每年能节约一二百万度,节能率高达63.7%。测算结果显示,泰格公寓大概6年就可以收回为节能而增加的投入。 罗湖区金山大厦。深圳书城所在的金山大厦,曾经因为电耗高而大伤脑筋,大厦处于用电最高负荷运转时,频频跳闸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金山大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了节能改造,装上了节能设备。2007年监测一年后,电量已从原来每个月33万度降到现在的25万度左右,节电率达到13.5%。一年光节电就能节约54万元左右,还节了水。 经验启示录 ● 启示一 深挖绿色建筑内涵。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理解十分明确,发展针对性很强。弄清绿色建筑的真正内涵,必须走出认识误区:一是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因此我国应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的发展道路,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二是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国外的绿色建筑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新建项目,更多是现有住宅的节能改造,实现新旧建筑的绿色全覆盖,我国也应该认识这一点,注重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 ● 启示二 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政府在绿色建筑推广中应占主导地位,国外政府对于节能环保的责任感极强,采取立法进行推动,采取示范给予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还应进入寻常百姓家。国外对于绿色建筑早已上下形成了共识,全面动员参与。因此,我国首先要大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使全民形成共识,这样绿色建筑的发展才会畅通无阻。 ● 启示三 技术是建筑绿色化的利器。发展绿色建筑,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是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关于绿色建筑的种种美好的构想最终都归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和实施,没有高科技的支撑,仅依靠过去传统的习惯和做法,实在难以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国外对于技术的研发十分看重,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程序等等,都在不断更新和创新,使绿色建筑的标准不断提升,寻求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绿色建筑技术开发的重要方面,为我国未来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启示四 市场运作机制发育成熟。国外发达国家善于发挥市场的巨大作用,不仅发育出完整的节能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培育出发育良好的企业,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国际上通过使用一种叫EMC(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这是比较先进的市场化节能运作方式,其中节能公司不仅提供能源诊断,还提出改造方案,提供自行融资改造等一揽子服务,最后从节能效益中分成,较好的发挥了市场作用。我国在绿色建筑市场化程度上比较薄弱,这一方式值得借鉴。 PART 3 发展 绿色之路,探寻进行时…… 绿色建筑发展之路,起步之际,前路还远,虽然发展问题多多,推行阻力重重,但我们信心满满,关于绿色生活的种种憧憬与梦想已经描绘,开始铺展,出发吧…… 绿色建筑反思录 自2006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来,绿色建筑得到迅猛发展,可以用“大跃进”来形容这场迅猛行进中的绿色建筑运动。然而也有人认为相比我国巨大的开发量,绿色建筑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小,且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总结与反思,比如:技术上创新性不够、集成程度低、优化措施较少、有技术堆砌倾向、实施(运行)后的效果难以确定、突出地方特色不够等。这些是在下一步发展中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另外,还有几个比较凸显的问题: 一是政策制度还不健全完备。 自从1998年开始实施货币化分房政策以来,商品房市场取得了很大发展,住宅建设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但是仍处在高速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型期,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的一系列评价标准、政策法规还不成熟、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绿色建筑发展。 二是房地产企业对绿色建筑存在误区。 绿色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住宅产品的设计、建设、消费和管理全过程。而目前,许多开发企业对它的认识仅停留在个别方面,甚至简单认为就是绿化,忽略了绿色建筑的真正内涵,目前,很多绿色建筑试点项目仅仅停留在设计阶段,发展到施工阶段的绿色建筑案例不多。 三是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接受度不高。 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绿色建筑的背景下,我国的普及率仍然让人尴尬,一方面由于我国很大部分消费者收入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不充分,没有亲身参与节能环保,影响了绿色建筑的运用和推广。 未来·构想·方向 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有一个推广、普及和实现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绿色建筑下一步的发展更需要远大的构想、明智的方向和理性的态度…… ● 加快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分三阶段:“十一五”为第一阶段,采取自愿申报的办法,是绿色建筑从零起步到每年100个以上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标志;“十二五”为第二阶段,把公益性、区域性强制与商业性自愿结合在一起,每年获得标识标志的绿色建筑达到三百至五百个;“十三五”为第三阶段,增强商业性经济激励政策,进一步覆盖所有建筑类型,使得绿色建筑基本上在我国全面推广。未来,将全力转入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的阶段。 ● 大力推行激励性政策。相比强制性标准不断推出,我国绿色建筑的激励优惠政策刚刚起步。建筑节能还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筑节能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情况下只能依靠用户和建设方自发的行为来实现建筑节能目标,国家相关节能法规向个别地方的执行受到干预。激励优惠政策的出台涉及跨越部门间的利益协调,需由国务院牵头联合各相关部委共同推进。借鉴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相关经验,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可供参考的国外相关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有:税收减免;开征新税;加速折旧;低息贷款;现金回扣补贴;政府采购;抵押贷款;科研资助;高耗能收费;资源协议等。 ● 加强科技领域创新。增加创新投入,拓展创新主体,完善四节一环保技术体系。科技创新应该凸现绿色建筑对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建设规模、不同技术重点、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等不同内涵的关注。科技研发工作重点在以下5个方面:(1)同步推进既有建筑、新建建筑节能技术,以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在建筑中的应用为重点,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2)以建筑节水、建筑中水、雨水利用和海水利用为方向,推广适宜的建筑节水技术。(3)从城市规划的节地政策和建筑节地技术两个方面确保建筑节地。(4)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建材生产及应用,促进高强度钢材、水泥等新型建材的研发的应用。(5)应用环保技术,开展环境评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改善建筑室内室外环境。 ● 依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领域的方向,凡享受国家补贴的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要求80%以上的项目建成绿色建筑,并尽快过渡到100%,对于不能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应终止其可再生能源补贴。二是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30%新建建筑应为绿色建筑。三是启动既有建筑改造为绿色建筑的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间将至少有20%既有建筑被改造成绿色建筑。通过绿色建筑改造,大大降低能源、水、材料的消耗。 ● 推行住宅全装修与装配化。全面推行住宅的全装修与装配化,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建筑发展中差距最大的是建筑全装修。目前我国建筑全装修比例不到20%,提升空间巨大。未来几年,将在全国设立20-50个示范基地,加快促进建筑全装修与绿色建筑的发展。 ● 向生态城市逐步迈进。继续“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选,启动200个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双百工程”,抓好示范项目、扩大示范规模。推动绿色建筑实践从绿色建筑向生态城市的进一步升级。建设生态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是由绿色建筑组成的,运用了绿色建筑的各种技术,同时又将绿色建筑更向前推进一步,集成各种城市技术,在实现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目标基础上,还将实现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高效的综合。 长沙·突破 倡导绿色建筑,在长沙是有着很大优势的,这得益于长株潭获批“两型社会”试验区。绿色建筑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它在很多国家实践推广,得到人们的了解和认可,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推广绿色建筑概念,传播绿色生活理念,宣传绿色建筑实施标准,对促进长沙市“两型社会”的建设,融入全球性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均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就长沙来说,未来的发展计划已然十分明确: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夯实绿色建筑制度保障。研究建立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管理、评价标识、专项资金、激励机制等政策制度体系。二是推广绿色技术应用,扩大绿色建筑示范规模。大力推广建筑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中水(雨水)利用等绿色适宜技术。三是继续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以试点示范项目为重点,完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带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同时,将绿色理念覆盖建筑全过程,目前以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居多,未来要加强施工、运营等阶段的实施。四是推行绿色市政及以轨道交通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在市政工程的中的应用。五是打造绿色村镇,按照绿色村镇的要求全面提升品质和示范范围。六是打造绿色新区,进一步普及住宅精装修,完成住宅产业化转型。开展绿色生态新区建设管理研究,从规划和政策层面力推黎托新城核心片区、梅溪湖片区等绿色生态新城建设。七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化。创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机制,培育符合市场规律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公益性用房、政府投资项目上的推广应用力度,探索可再生能源设备及产品运行维护的管理制度。 目前,长沙已在全国率先启动以“绿色”为核心的长沙市“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研究,长沙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评价标准已经颁布,未来的重点将是如何将这些标准更好、更切实的实施。下一阶段,长沙还将出台一系列关于建筑节能的政策法规,还计划每年推出一些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以示范带全局,从根本上推动绿色建筑在长沙的大发展、大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