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观察家 |
限购令调控下的楼市表情 2010年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彻头彻尾的“调控年”,几乎每个月都有几条与房产相关的“新政”出台。十月以来各大城市接连出台的“限购令”为今年楼市的二次调控再次加码。 作为饱受关注的一项房地产调控政策,最早实施“限购令”的城市是北京。在“国十条”出台之后的4月底,北京市率先出台新政,规定“同一家庭只能新购一套住房”,北京成为首个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 9月29日,“新五条”强调,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此后,“限购令”便快速落地,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纷纷限购。据统计,目前出台“限购令”的城市已有近20个。随着时间的推进,“限购令”的落地实施,将会对各大城市的楼市带来哪些影响?本期楼市观察家邀您一同观察。 北京:调控政策先行试点 率先实施“限购令” 现象:从5月1日起,北京购房人在购买房屋时,还需要如实填写一份《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如果被发现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将不予办理房产证。此外,购房者在买房时被要求出示户口本和结婚证。 政府:《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并不是唯一要核实的材料,在网上签约和办理房屋登记的审核过程中,房管部门都会调取房屋权属和银行征信系统中的材料,并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沟通取得购房人资料,与购房人填写的《申报表》核对查实。如果购房人在填报申报表时弄虚作假,将会被查出,因此千万不要冒险买第二套新房,否则高昂的代价必须由自己来承担。 业内人士:楼市新政不会影响到高档小区,虽然新政规定一个家庭只能买一套商品房,但有钱人可以通过成年子女买房。新政还需等上两三个月才能显现出来效果。北京的房价不会下降,增速会减缓。拥有大量的资金房地产商,可以推迟开盘,部分地区二手房价格可能略微下降。 市民:新政对北京房价的影响有限,房价在政策出台后短时期或将徘徊稳定,但并不会因此不再上涨甚至下跌。经历了2009年的经济危机,人们对房价的神经更加坚强了。 上海:“限购令”出台 市民买房脚步放缓 现象:上海政府于10月7日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暂定上海市及外省市民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只能于上海本市新购一套商品住房,包括二手房。 政府:“限购令”是暂定的行政措施,目前没有具体结束时间,何时放宽还需看上海楼市供需、房地产市场发展运行状况以及是否有更有效的新政加以取代而定。 业内人士:虽然调控一波接着一波,但如果有性价比高的房屋挂牌的话,还是会有不少下家主动找上来。大家对房价长期看涨的预期还是没变,只不过房价在短期内受二次调控影响会有小的波动。 市民:因为每家只能买一套,会有一些原来准备卖房的人因为担心买不到合适的房子而不敢卖了。卖房子的人少了,价格自然也很难降下来。已经先实行限购的北京就是一例,虽然短期内买的人少了,但很快需求就反弹了,房价也根本没怎么降。 南京:“限购令”限购第三套房 投资者“外溢”周边非限区域 现象:10月12日南京市发布了《市政府关于贯彻住建部等部委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暂时限制本市及外地居民购买第三套住房;10月20日起停止执行自住改善型购房补贴政策;新建商品住房上市必须“一套一标”,3个月内不得调高。 政府:保障居民自住改善型需求,严控投机炒房。保障本市居民自住改善型和外地来宁工作需要购房。暂时限制购买第三套住房。严控投机炒房,对违反上述规定、不能提供相关证明的,银行不予贷款,房地产登记机构不予办理权属登记。 业内人士:“暂时限制购买第三套住房”就是变相的限购,潜台词是“购房别指望短期内投资”。政策采用了“饥饿疗法”,相当于不给市场粮吃,就看政策能持续多长时间了,如果一两个月,市场还能扛一扛就撑过去了,如果是半年,供需肯定会产生较为明显的逆转。同时,细则并未对外地人购房给出“需在本市有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限制,这也考虑到了新南京人的现实情况,较为人性化。 市民:现在投资,不能局限在被限购的南京本地,眼光要放得更远些。我是在南京周边的都市圈一个楼盘买了,那里不受第三套房的限制。我希望有更多人来买,这样我未来的邻居就会更多。 大连:“限购令”震慑投机客 旨在为楼市退烧 现象:10月18日,在一场由大连市国土房屋局召开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意见和规范商品房预售管理通知”会议上,暂行的限购政策正式发布——“同一购房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只能在大连本市新购一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存量住房)。” 政府:不论一个家庭之前有多少套住房,从现在开始你就只能购买一套住房了,包括商品房和二手房。这个限购方法便于操作,也利于控制炒房行为,同时也不打击自住和改善性需求。 业内人士:“限购令”对维护市场秩序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房地产市场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老百姓买卖房屋也会更安全、快捷。而且对抑制投资,打击投机的作用更加明显,将有利于实现公正的房产交易环境。 市民:我和父母住在一起,原本打算用动迁款买一套小房给父母住,再贷款买一套大房和爱人住,都写我的名字可以省去将来的遗产税,现在看来政策应该是不允许了,再说限购说不定能把房价压一压,我打算等等再说吧。 天津:迅速跟进出台“限购令” “关照”四郊五县 现象:10月13日,天津市政府发出通知,规定“天津市及外省市居民家庭在市内六区范围内只能新购一套商品住房”。通知强调,“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政府:对违反规定购房的,房地产登记机构不予受理权属登记手续。在实行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政策的同时,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宏观调控精神,促进天津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天津楼市主要靠刚性需求来支撑的,限购令的出台,在严厉打击投机行为之余,无疑会对部分改善型住房的刚需购房群体造成一定影响,使得市场观望气氛更加浓厚。目前,天津市内六区房价已经处于高位运行,限购令的出台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遏制市内房价的飚升,大批量的刚需性住房需求可能选择远郊置业,转移至环城四区,甚至远郊区县。限购令或将提升环城以及远郊楼盘的卖点,有利于天津核心区域以外楼市的发展。” 市民:这样的政策出台,大家都抢着买六区的房子,房价必涨,但租金不一定涨。 宁波:楼市调控“重拳”出击 “限购令”和“保障房”双管齐下 现象:10月9日宁波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精神的通知》,推出了住房“限购令”,这是宁波楼市一次严厉的调控。《通知》规定,宁波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在宁波只能新购1套住房;非宁波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在宁波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在宁波只能新购一套住房。 政府:我们将坚决遏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实行住房限购政策;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全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提高商品房预售条件。 业内人士:此次调控将抑制不合理的购房需求,同时增加楼市的有效供应,从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证楼市健康。接下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炒房客离场、成交量下滑,是可以想见的。另外,随着保障性住房供应的增加和保障面的扩大,购房需求将出现分流。 市民:此次楼市调控政策够猛,可以更有效地杜绝炒房客,买房成了生活需要而非投资,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楼市应少些疯狂,多些回调,要买房再等等吧。 杭州:“限购令”温和对待刚需 有利于楼市稳定 现象:10月11日,杭州出台22条房产调控新政,其中,暂定本市及外省市居民家庭只能在杭州新购一套商品房(含二手存量房),以及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首套首付不低于30%,二套首付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1.1倍,三套房及外地不能提供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暂停发放住房贷款等政策。 政府:这次推出的实施意见,主要是根据近期国家及浙江省有关调控政策进行细化落实。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调控政策,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普通住房供地及建设管理,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和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业内人士:杭州细则的出台,对于不合理的投机投资消费有着非常明显的遏制作用,对整个楼市的长期稳定是有好处的。差别性信贷取消了投机投资消费者的信贷杠杆,使房产投资门槛提高,所以还是能很显著地遏制非理性消费。而限购一套的政策对市场消费规模进行了规定,对后市的稳定有很大作用。 市民:限购可不是禁购,外地人还是有一套可以买的。其实这个限购令个人觉得没什么大的影响,可能加息政策影响会深远一点。主要是抑制通胀,可能对房价影响更大点。 厦门:“限购令”难挡楼市热销 收效甚微不给力 现象:“9·29”国家房地产新政出台后,厦门市国土房产、金融管理、税务等七个单位立即于9月30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住建部等五部委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我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规定,从10月1日起,同一购房家庭(包括购房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只能在厦门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 政府: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房地产市场稳定工作,进一步打击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增加市场供给,增强住房保障力度,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正式下发的文件中并没有明确标注“限购令”的终止期限,在下文终止之前,这一政策仍然继续执行。 业内人士:限购令的继续执行其实是老调重弹,仍然是强制性地限制购买需求。可事实是,房价是由市场供需关系所决定,一级市场的土地供应仍在加大,地价越拍越高,房价就很难降下来。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对于这种强制限制需求的行政性措施,市场显然已经麻木。因此,对明年厦门楼市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市民:当初就想着买套房子,四月份新政出台后,心中大喜,想等过几个月房价降了再出手,结果一等就到九月份,房价不见降还在涨。十月份的二次调控让自己再度搁置买房计划,心想着这次总该降了吧。可仍然没有一个楼盘出现降价,限购令太不给力了,什么降价都只是浮云。 广州:“限购令”对外地人宽松 公积金政策影响大 现象:10月15日广州限购令“尘埃落定”,根据广州房管局公布的信息,新购商品房将受四方面限制:户籍和常住非户籍家庭(一年纳税声明)限购一套;非常住家庭不准购买;第三未满18岁人士不能单独购买商品住房;第四境外机构和个人住房严格按照住建部等部门2006年171号文有关的政策执行。 政府:我们所指的商品房是包括了一手的商品房和二手的存量住房。交易时间认定,一手住房是按照网签的时间来认定。关于贯彻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我们坚决执行既认贷又认房的措施。实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和政策,坚决遏制房地产过快上涨,这是国务院重大的决策,我们将一如既往旗帜鲜明的态度坚决的按照中央和省的调控要求,结合广州的实际采取措施,真正做到实处。 业内人士:对外地购房者比较宽松,与本地的购房者在购买套数上没有差别。而对于本次广州版二次调控中公积金的措施对市场的影响会比较大。公积金毕竟与商业贷款不一样,商业贷款是从银行拿钱,但是公积金其实是企业和个人一起存起来的,也算是个人的钱,现在这样限制有点不是非常合理。 市民:措施还算比较实质,很有针对性的打投资性购房,相信能有一定效果,至于什么时间能影响到开发商把价格合理起来,相信这个还要看时间和政府的执行力度。 深圳:市民称“限购令”太严厉 或误伤刚需 现象:深圳市9月30日晚发布了“限购令”,规定该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限购2套住房;对于能够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 政府:市民在购房前,一定要认真核实自身是否符合9月30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限购令”所规定的条件;对不符合规定条件者,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将不予以办理备案和登记过户,由此造成的法律责任由买卖双方自行承担。 业内人士:深圳是座移民城市,特区三十年,有当地户口的人数不到1/10,对深圳来说,这种以户籍限购的威力比北京、上海要大得多,是深圳目前对楼市“最具杀伤力”的政策。 市民:“限购令”一出,原本换房的想法也成了泡影,可能只有先卖再买。而许多投资客预计也将转向二线城市,或者香港、澳门等境外城市。深圳限购令本身出发点是好,但在具体操作细则上有太多考虑不足的地方,不但限制不了投资客,反而会误伤一大批刚需。 长沙:一线城市“限购令” 催生湘籍人士返乡置业 现象:楼市“调控之年”政策层出不穷,投资者只能选择观望,但是大部分人由于没有其他的投资渠道,所以一直潜伏在楼市伺机出手。而十月以来一线城市的限购令让投资者更加关注二三线城市的楼市。回乡置业,这个并不算新鲜的新鲜词,在近期的长沙楼市版图上悄然涌动。 业内人士:目前限购的城市逐渐增多,必然会使大量资金从限购城市流出,长沙承接因为购买力外溢而带来的楼市机会很大。亲近的地缘、难以割舍的血缘、全国价格洼地这三个绝对优势的现实情况下,长沙成为在外湘籍人士置业突围的首选。长沙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三大经济板块的交会处,从地理区位上看,长沙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武广高铁的开通后,这一优势有了进一步强化。 在外湘籍人士:在长沙购房,一是可以在家乡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说不定哪天回家有个落脚的地。更重要的是,长沙房价能承受,长沙发展空间也不错,无论是家乡情结还是性价比,我都首选长沙。 在外湘籍人士:我在广州做生意,已经在那里买了一套房,现在想在长沙买一套,因为孩子在长沙读书,也想让家里的老人搬到长沙来住。现在高铁修好了,回长沙只要两个小时,以后看孩子、孝敬父母都很方便,更重要的是长沙现在房价低,以后肯定会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