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宜居先导区 |
PART 1人文 湖湘精粹,现代与文化的激情碰撞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星城长沙人才济济,创意辈出,大河西先导区正是基于这一优势,提出建设湘江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以教育科研孵化和文化创意为核心,为高校提供拓展基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拓展空间。 在长沙,发达的科技教育事业奠定了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创新产业带的坚定基础,早在1998年,长沙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人数居全国第一,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近400人,两院院士30余人位居全国前列。20多所综合性大学和学院,26个两院院士,同期10余万人在读的博士生、硕士生,密集分布在岳麓山周边,形成独特的开放型高校集聚区。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岳麓山大学城皆位于此。 大河西先导区内作为湖湘文化发源地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座落于岳麓山清风峡,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建,为公认的北宋“四大书院”之首。书院历经沧桑,数经兵变,屡经修复,至今保持原有基本规制未改,区域内还有北津城遗址、岳王亭、屈子祠、印心石屋、西汉长沙王陵等历史遗址遗迹。不仅如此,洗尽铅华的岳麓书院更是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更迭,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岳麓新城与众多的著名历史人物紧密相关,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黄兴、蔡锷、蒋翊武、刘道一、焦达峰、陈天华等著名旧民主主义革命烈士皆长眠于岳麓山。毛泽东、蔡和森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足迹遍及岳麓山,更使之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 现如今,创建于1988年10月的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传承湖湘文化精神,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呈现企业聚集发展、产业集群成长、特色日益凸现的明显优势。未来,大河西先导区将按照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领航区、“两型”社会示范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6543”工程,全力打造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6大产业集群,构筑电子信息、新材料、工程机械及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园等5大专业园区;到2015年,形成40平方公里科技产业新城的主干路网框架,麓谷科技产业新城(岳麓山高科技园)技工贸总收入实现3000亿元。 只有在星城的岳麓区,才有这种有别于其他的繁华地区的浮躁,尊享历史、人文、学术的和谐。大河西先导区植根岳麓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现代文化的活力,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着力实现现代和历史的激情碰撞! PART 2生态 低碳环保,绿色城市典范 在倡导绿色GDP的今天,生态理念是第一强音。大河西先导区强调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要在三年内完成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周边生态环境、坪塘老工业环境污染和靳江河、龙王港等流域水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开展湿地、绿地、林地生态环境资源补偿和农村环保自治模式试点,加强环保辅助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文优势,结合桃花岭、象鼻窝、莲花山规划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让星城在繁华都市生活中增添一抹绿色,让星城人民感受绿色生态的福音。 星城长沙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集“山、水、洲、城”于一身。麓山西峙,环绕长沙古城,自古以来就是著名风景名胜地。橘子洲位于湘江江心,是我国最长的江心洲岛之一,历代文人雅士履痕处处,更因一代伟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之词而名闻天下。湘江流经长沙市区,有湘江水系支流289条,其中,流经岳麓区内的龙王港、靳江河是湘江两条一级支流,水量十分丰富,更有西湖、后湖、桃子湖、尖山湖、鹭西湖等水体镶嵌城区,更增添了城市的灵秀。长沙市夹湘江而建,自古以来,跨越河东河西均以橘子洲为跳板,或以舟楫,或建桥行车,往来商贾云集于此,繁荣了岳麓山下湘江两岸的这一片沃土。大河西先导区所处的位置在古城长沙湘江西滨,与长沙市中心区隔江相望,是长沙市的西部门户。 位于苍翠麓山脚下、灵秀湘江之滨的岳麓区享尽大自然的赠礼。巍峨岳麓山屏南而立,柔美湘江水穿城北去,橘子洲头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江心,山水背景之下,一座岳麓新城傲然挺立。作为长沙首个全国生态示范区,岳麓区的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共生交融,集山、水、洲、城于一体,“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城市风貌堪称华夏山水城区代表。这座最适合人居的天然绿岛,自然山水资源十分丰富。4795公顷的森林面积、48.4%的森林覆盖率让岳麓区一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长沙城区的“肺”。全年大气质量优良率达9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2.92平方米,高于国家生态示范区一级标准。境内的三条河流:湘江、靳江河、龙王港水量丰沛,西湖、后湖、桃子湖、尖山湖、泉水湖等水体镶嵌城区,全年水资源总量约1647万立方米。与此同时,岳麓山、谷山、尖山、大王山四地物种多样,生态完备,构成了小自然生态系统。正是在这样的绿色生态条件下,大河西先导区的发展方向不再是单纯掠夺式的开发,不再是忽略生态的抢劫式的建设,而是提出要建设城市的绿色氧吧,引领低碳环保的人文居住方式。 PART 3交通 四通八达,提速先导区大发展 开发大河西,打造先导区,大手笔开发,必有大交通支撑。一流的综合交通枢纽,“两型社会”的先进理念,满载财富的地铁2号线,必将提速大河西先导区的跨越发展,大河西从此因飞速发展的交通而开始蝶变。大河西先导区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将成为她未来发展的生命线。先期的交通综合规划便毋庸置疑地把大河西先导区定位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交通枢纽,把他推向了发展的最前沿,它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借着这一高起点的东风,大河西先导区一直在谋划和建设,没有让关注它的人们失望。 先导区成立两周年以来,城市交通建设成效显著,道路框架迅速拉开,辐射力强的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已初步显现。两年来先导区共竣工通车道路近80条,完成投资突破150亿元。已经通车的骨干道路有潇湘南大道一段、潇湘中路、雷锋大道、望城大道等8条。目前在建的骨干道路共7条,即枫林西路三段、坪塘大道、黄桥大道第一段、梅溪湖路等。在建和将建的河西河东过江通道工程总共6个,包括湘江航运枢纽、营盘路湘江隧道、福元路湘江大桥、湘府路湘江大桥、南湖路过江隧道等。这些过江通道建成后,将加快长沙城区两岸融为一体。同时长株潭城际交通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区域内盘踞着两大交通枢纽。一是湾镇高叶塘,核心地位无法替代。另一更大更重要的枢纽便是汽车西站,历来是车流、人流、物流集散地。如今汽车西站已开始了她的重塑与升级,不久的将来,一座集地铁、长短途、快速公交、航空换乘功能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将崛起于大河西先导区,大河西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轴的城市次中心,将与河东环绕五一商圈的城市中心相呼应。 一条条道路的拉通、一个个结点的交织,成环成网的大河西先导区交通蓝图渐渐跃然纸上,未来的发展更加让人欣喜,令人期待。相信,未来,一艘庞大的交通航母将承载无数幸福和希望,在湘江河畔盛装起航…… 地铁,是一个现代化都市的标志,在这里,城市不再是局促不安的尺度空间,更像是一次生活格局的重构与人气的聚集。长沙如火如荼的地铁建设,正在改变着长沙的城市记忆,正在改变大河西先导区的城市定位。要发展,交通先行;而大河西快速交通要发展,2号地铁绝对先行。 今年,有“黄金十字架”之称的地铁1、2号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地铁2号线便是延伸大河西腹地的重要串联通道。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大体为东西走向,西起长沙汽车西站,过湘江后沿五一大道向东行进,连接大河西先导区和武广长沙南站,将大大缓解长沙城市东西交通压力,实现各类交通工具“零换乘”。另外,明年即将动工建设的地铁1A线以及3号线均有站点密布大河西,通过1A线联系开福北部新城仅需20分钟,通过3号线拉通含浦与武广长沙南站。几年以后,大河西先导区将率先进入全面的地铁新纪元,发展提速不言而喻。 一次次地发展,一轮轮地提速,大河西先导区就像拽着神奇魔法棒的魔法师,扮靓着自己,支撑着母城。相信,乘着高速地铁转入时空隧道的大河西先导区将走进一个绚丽、蝶变的新时空,完成她的终极使命——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