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蓝图 |
大长沙 新开福——专访中共长沙市开福区委书记 张迎春 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过去的几十年里,开福区文化底蕴浓厚、生态和谐、文明环保的资源优势使其文化名区、生态大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近些年,按照“巩固一方阵,建设大城北”战略构想,湘江北上,城北新城形象逐渐立定在人们的视野里。 面对建设两型社会环境下带来强劲推动的大好机遇,张迎春掷地有声:“加快转变,增创优势,建国际新城。” 话来势 开福区增长极迅速崛起 助推区域经济腾飞 开福区的跨越,挑战与机遇同在,机遇大于挑战。 张迎春一言以蔽之。 2010年上半年,开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亿元,同比增长39.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1亿元,同比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38758万元、90063万元,增幅分别达到51.4%、33.6%,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增幅和完成任务数均列市内五区第一。2010年1-9月,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170万m2,销售面积202万m2,名列全市前茅。 而经过多年的打基础、搭平台,特别是棚户区改造拓展了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城北片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青睐。 今年上半年,开福区共接待香港恒隆、绿地集团、上海世茂等26家战略投资商来区考察,成功签约大连万达、统一食品等战略投资项目。大连万达投巨资的开福万达广场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芙蓉中路金融商务区规划概念赢得众多金融企业认可,北辰与华谊兄弟影城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着力打造亚洲最大休闲娱乐购物中心,湘江世纪城与华润万家、居然之家等项目正式签约,中国电信和金鹿动漫入驻青竹湖服务外包基地意向明确。 同时,开福区一直坚持早调研、早铺排、早实施,棚户区改造、金霞经开区产业建设、城中村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主战场项目建设风生水起;车站北路浏阳河大桥建成通车,营盘路过江隧道开挖推进,“两馆一厅”初现雏形;福元路湘江大桥完成规划论证已开工建设,未来城北基础优势更为突出;中山西路一期、火车北站一期、湘春路西入口三大棚改项目拆迁加快扫尾,城市综合体和现代商贸中心建设全面启动;黄兴北路及两厢棚改、火车北站二期完成前期调查摸底,丝茅冲棚改暨廉租房建设项目进入全面建设,新一轮棚改大幕将启。 “系列大型项目的推进和启动,折射出由项目拆迁到活跃市场,由优质产业项目进驻到调整方式产业升级的清晰路径。”谈及开福区的成绩,张迎春充满自豪。 谋定位 巩固一方阵 建设大城北 “十二五”时期,是后危机时代国际国内推动产业革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转型时期,也是我省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实质推进的关键突破阶段。大城北在全省“一江五区”18个片区的布局中,西融大河西示范区,北接滨湖示范区,东联长沙东岸先进制造业中心,是城市群“两型”建设的关键节点。 如何找准大城北在湖南省“3+5”城市群和长沙“一江两岸”发展中的坐标定位,避免边缘化倾向,“关键是要跳出开福看开福,强化和凸显城北板块的区位基础和功能优势”,张迎春加强了语调。 2010年是开福强项目稳增长的攻坚之年,也是调结构转方式的突破之年。根据形势,开福“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呼之欲出:围绕一个主题——巩固一方阵、建设大城北;推进两个转变——由重基础设施建设城北向重产业发展经营城北转变,由重平台打造造势发展向重发挥平台要素功能借势而上转变;突出三大战场——棚改、城中村改造和金霞经开区产业建设;强化四项举措——统筹当前增长与后劲增强,统筹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统筹城市建设与城乡一体,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同时,省市政府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推进等改革举措先后出台并启动实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将产生深远影响。 政府机构改革上,要求各政府部门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因地制宜、积极稳妥、依法依规的原则,对现行的政府组织结构进行整合优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高效责任政府。 财税体制改革上,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思路、财源培植理念、收入组织方式、招商引资策略、资金组织调度等多个层面主动调整,积极推动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城乡一体化推进方面,将带来农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转变,促进全区经济布局、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对此,张迎春强调“要按照产业发展两型化、城市品质国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突出‘交通枢纽、物流基地、加贸中心、服务新城’的功能定位,致力于将城北板块打造成为‘两型产业的集聚区、临江经济的牵引区、新型城市的样板区、低碳生活的示范区’。” 筹攻略 调优调大调活 增效提质提速 产业升级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无论是增加投资还是扩大消费,最终都需要通过产业项目予以实现。 显然,张迎春对此见地颇深:“房地产是今天的可用,商贸是明天的繁荣,工业物流是后天的持续。” 基于此种理解,开福区结合区情实际,按照“一产调优增效、二产调大提质、三产调活提速”的工作思路,发挥比较优势,谋求错位发展,夯实产业平台,做大园区经济,积极构建城市高端服务业和房地产为主、现代物流和大运量现代工业为辅、其它产业配套发展的城市产业体系,形成主业突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对此,张迎春发展思路非常清晰: 要结合服务业较好的发展基础,进一步挖掘大城北较好的区位优势、独特的物流优势和良好的生态优势,提升发展与城市现代化、都市化进程相匹配的高端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打造现代物流、金融、商贸、会展、文化旅游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集群。 通过选择有品牌、有规模和有实力的开发项目,结合中山西路、火车北站、湘春路西入口等大型棚户区改造,突出发展大型商业地产和精品楼盘,提升开发品质,完善产业配套,促进区内房地产结构升级。 针对工业发展底子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低的现状,突出抓好沙坪工业组团1000亩工业用地的核心启动区建设,在大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手段新的工业项目的基础上,通过“两帮两促”等活动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把技术创新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兼并重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全区工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针对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和比较效益低的现状,大力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构建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格局。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以“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为目标,大力发展城郊服务业。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憧展望 沿湘江北上 建宜居城区和幸福家园 开福区要提升城区水平,必须以世界的眼光和胸襟,透过历史——现代——未来的纵向对接,从开福资源禀赋出发,打造富有国际品位的兼容并包、开放文明和繁荣发达的开福新城形象。 展望未来的开福区,张迎春背靠座椅,若有所思,似乎眸见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蓝图: 形成长沙“一江两岸”发展的东岸城市走廊。要依托城北通江达海的优势,以及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元素于一体的配套基础,做好福元路湘江大桥、营盘路隧道、地铁1号线等项目建设服务工作,拉通黄兴北路,推动汽车北站北迁和车站北路北上,建成金霞片区铁路、公路和水运联运中心,形成跨区域、大配套、联运型的城北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南北拉通”和“新老相联”。 实现“湘江北上、城市北移”的繁荣梦想。要以长沙“一江两岸”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浏阳河隧道、芙蓉北路捞刀河大桥、湘江大道捞刀河大桥、车站北路浏阳河大桥等重要节点工程的相继打通为依托,统筹推进开福沿湘江棚改(万达)、“两馆一厅”、北辰、世纪金源、滨江板块等项目,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城市综合体,引导形成长沙“一江两岸”发展的东岸城市走廊,实现“湘江北上、城市北移”的繁荣梦想。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标识。依托新河三角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努力把新河三角洲建设成为长沙的高尚文化产业区域,把湘江两岸建设成为长沙的“外滩”。并充分利用辖区内省广电集团在国内外形成巨大影响的“超女”、“快男”等影视品牌,有重点的把部分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构件进行包装和推介,提升其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使其更具国际文化内涵和传承性。在此基础上,将新河三角洲的“两馆一厅”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标识。 打造宜居生态大区。近年来,开福区围绕推广环保生活方式,开展了立体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环保宣传,以“蓝天、净水、静音”行动为抓手,切实强化对大气、水、噪音等污染问题的综合整治,区内空气质量优良率领先长沙内五区,全区水质均达到功能区标准,噪音扰民投诉率连续两年下降15%以上,环保意识日渐深入人心。今后,还要继续发挥开福依江临河的天然生态优势,抓好路、桥、水、电、气、通讯等公共基础配套的建设与完善,有效改善城市微循环,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服务。 培育一种国际化的人文素养。积极推进全区社区管理社会化改革,以社区为单位加强国际文化氛围建设,努力培育“湘江韵律”等本土文化品牌载体,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着力培育文明、勤劳、开放、包容等具有普世价值观念的国际化人文素养。加快区域图书馆、文博事业发展,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如同湖南之于中部六省,大长沙之于湖南,开福区对于促进大长沙的发展,同样举足轻重。即将跨入“十二五”的开福区,将遵循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互动、优势地区优先发展、不同梯度差异发展的思路,注重集约型、生态型和开放式开发,形成“一江两河三梯度九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精心打造现代宜居城区和幸福家园。 这个以盛产文化与历史著称的长沙名区,在大长沙的全新发展背景下,接下来,还会盛产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