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全民反映


  Topic 3 焦点:全民反映


  政府不应该救市


  李红军:不能维护开发商暴利


  (齐鲁晚报,2008-9-3)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房价飞速上涨,有的城市房价甚至翻了几番,导致民怨四起。在房价超出绝大多数人购买力的情况下,人们只好“望房兴叹”。但是,今年以来,一些城市的楼市出现疲软态势,房价开始不同程度地下降,许多房地产商开始呼吁“政府救市”。但笔者认为,政府救市实乃一种无谓之举,目前地方政府不宜干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首先,从价格层面说,政府不应该进行干预。房价疯涨时,尽管公众普遍呼吁政府干预市场,但一些地方的房价还是一个劲地涨,涨到极限后,人们开始持币观望,房价也开始回落,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房价一回落,一些人就立刻要求“政府救市”,这不分明是要求保护房地产商的利益吗?我们知道,房地产业是一个暴利行业,利润十分惊人,有些甚至是成本价的几倍。房价即便回落一点,房地产商仍然有利可图,地方政府没必要维护房地产商的暴利而漠视公众的利益。 


  其次,救市不救市,政府还是要多听民意,别听房地产商的一面之词。 据报道,《广州日报》7月份进行了一项“政府应否出手救市”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穗、京、沪、深四地总体上有38% 的市民认为,“楼价还没跌至合理水平,政府应加大整治力度”,19%的市民认为“房价应由市场调节,政府不应干涉太多”,仅有22%的市民表示“政府应出手救市,稳定市场”。在持“救市”观点的人中,认为政府最应该采取的措施首先是构建多层次、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保障体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呼吁政府救市的只是少数人,这些人并不能代表广泛的民意。 


  总之,楼市自有其发展规律,政府不可能进行完全的干预。以股市为例,上证指数从去年10月的6100多点跌到现在的2300多点,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可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乎收效甚微。股市是这样,楼市何尝不是如此呢?地方政府与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救市,倒不如遵循房市自身规律,少些无谓之举。


  杨奕:房价调整释放真需求


  (上海证券报,2008-7-16 )


  面对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在2008年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减免交易环节税收、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等救市建议,市场议论纷纷,中国指数研究院华南分院分析师杨奕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认为单纯地提出救市是不可取的。政府要做的是改善房地产供应单一化严重的问题,需要建设供应多元化体系。在这一方面,深圳近期推出的6000多套保障性住房,可以暂时缓解目前楼市的供需压力,是可取的。但从长期来讲,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保障性住房供应的保证,房价升高的压力仍旧存在。”“根据我们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数据,上半年深圳住宅市场的平均销售和供应之比为0.59,而去年同期平均销供比为3.18,这说明今年上半年深圳住宅市场基本扭转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正向买方市场转变。而综合考虑保持高位的CPI水平及紧缩性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预期今年下半年的深圳楼市仍表现为震荡调整。但相信如果交易价格逐渐回调到位,真正的住房销售需求会得到释放,成交量方面存在抬升的可能性。” 


  贾图:救市会埋下更大隐患


  (上海证券报,2008-7-2)


  在楼市步入调整周期之时,许多开发商不愿意降价正是由于对地方政府托市的预期,而我们现在需要消除而不是强化这种预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如果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挤压出累积的泡沫。人为中断调整只会埋下更大的隐患。夸大调整的危害,鼓吹房地产救市是非常危险的,这种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发展空间和危害民生的主张值得警惕。


  从全球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曲线来看,任何一个市场都存在着一个波动周期。一般而言,越是房地产市场成熟的国家,每一个周期的时间越长,周期内价格波动越平缓。越是新兴的房地产市场国家,其房价波动周期时间越短,价格波动越剧烈。


  房地产市场成熟的国家,我们可以举美国的例子。从美国房价自1818年至今190年的价格波动周期来看,其楼市价格的涨跌周期平均在18年左右。新兴的房地产市场国家,我们不妨看看越南这个例子。越南在短短的3年中,房价的持续上涨就已经令这个国家难以承受。而这种偏离民众实际购买力的上涨是没有根基的,它由市场的内在力量所决定。一旦一个周期完成,就会自然过渡到另一个周期之内。越南、印度等国家的房地产周期为10年。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情况大致接近,那么,在房价已经连续10年保持上涨态势的情况下,从来没有经过像样调整的中国房价改变原有运行轨迹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如前所述,由于新兴房地产市场国家的价格波动周期较之成熟房地产市场国家一般都比较短,在一个周期即将结束逐渐步入另一个周期的时候,通过人为干预中断楼市的自然调整,只会使泡沫进一步累积,其结果必然是引发更剧烈的波动。


  许多人知道,美国次债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房价的快速、深幅下跌,那么,又是什么导致房价的大跌呢?原因就是,在住房市场成交量陷入低迷状态的情况下(这说明房地产市场开始步入自然调整状态),格林斯潘主政的美联储却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干预,以激活房地产市场,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于是,许多金融机构纷纷降低门槛,向收入低且不稳定,信用等级在一般以下或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发放按揭贷款。这一政策不仅中断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自然调整,也推高了房价,当房价快速上涨之时,美国100多年来形成的楼市周期遭到破坏。但是,人们只能推延而不能消除房地产市场的内在调整动能,人为拖延只会加剧能量的集中,使房价以更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此后美国房价持续下跌,并引发了严重的次级债危机。


  除此,美国对房地产调整的人为阻止还有更直接的教训可以汲取。在房价开始步入调整阶段时,美国国内由于担心房价下跌对美国经济的冲击,采取了一些救市措施。对于救市结果,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著名经济学家Allan Meltzer的评论是:美国国会采取的一些救市措施使问题更严重,因为房产所有者会认为国会将拯救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将房屋降价出售,导致问题继续累积,并最终剧烈暴发,以至于发展到今天难以收拾的地步。如果我们在房价还没有真正经过像样调整,仅仅是成交量低迷的情况下就予以干预,开发商还愿意降低房价吗?而降价正是挤压泡沫的一个捷径。任志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由于销售急速下降,很多开发商觉得钱不够了。钱不够的原因可能在于去年太猖狂,囤积的土地可能太多了。尽管资金紧张,但开发商都想挣更多的钱,谁也不愿意降价。”开发商不愿意降价正是由于对地方政府托市的预期,而我们现在需要消除而不是强化这种预期。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需要救市,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比美国更严重的泡沫。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与预测研究室主任刘熀松先生最近撰文指出:中国的房产价格不但相对较高,而且绝对价格也不低。2008年3月份,美国新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2.76万美元。美国的房屋面积一般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为全装修房。据此计算出来的美国住房的单价大约为8000元/平方米。2007年我国新住宅销售的平均价格为3655元/平方米,加上400元/平方米的装修费用,单价大约在4055元/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住宅的平均价格大约相当于美国的51%。如果未来2-3年人民币升值15%-20%,我国住宅价格再上涨20%,美国房价再下跌10%左右,那么2年—3年之后,我国住宅的价格将和美国全面接轨。而2007年,美国人均GDP是我国的18.6倍。另外,美国的住房一般为独立的带车库的拥有土地产权的住房(国内一般称之为别墅),我国的住房一般为拥有70年产权的公寓房。如果用我国同样的住房和美国比较,我们会发现我国的住房价格和美国的住房价格差距更小。


  因此,中国房地产市场如果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挤压出累积的泡沫。人为中断调整只会埋下更大的隐患。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成交量低迷,正是市场步入自然调整状态的信号。这不仅不值得担忧,反而应该让我们欣慰,这说明市场的力量在悄然发挥作用,而自然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永远是最小的。夸大调整的危害,鼓吹房地产救市是非常危险的,这种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发展空间和危害民生的主张值得警惕。


  在经历长达十年的上涨周期后,我国房地产市场需要一个漫长的调整过程,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出市场的底部在哪里,但我们可以肯定,经过调整的楼市一定会更加健康。 


  杨少锋:房价并未真实的下跌


  (长江日报,2008-7-18) 


  房地产到底需不需要救市?笔者认为,如果房地产已经面临巨大的危机,房价暴跌,房地产公司大规模倒闭,银行呆账坏账大规模发生,政府自然需要救市。然而,从目前看,房价依然高挺,降价的只是局部城市,而且普遍降幅不大。南北两大核心城市北京、上海,也仅仅是成交低迷,仅有部分楼盘进行价格调整,所调整的只是去年底以来虚高的部分,房价依然高位运行,房价并没有真实下跌。


  笔者认为,这种调整对市场、对政府、对开发商都是好事,只有企业和消费者同时回归理性,一个行业才能正常发展,永远的暴利是不可能存在的,失去理性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一个行业的毁灭。当然,个别城市房价的下跌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说广州和深圳。个别城市的房价回落并不能代表整个楼市的降价,笔者认为,从宏观层面,当前房价并未真实下跌。


  如果说房价在全国范围内并未真实下降,仅仅是开发商资金压力加大,就要求政府救市是靠不住的。或者,这个要求就相当于要求政府保护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其实,只要价格理性回落,开发商愿意降低利润,房地产行业完全能够自救。


  客观地说,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通货膨胀压力未减、CPI高位运行之时,贸然出台救市措施,不但将导致房价反弹,政府之前银根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近年为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和房价暴涨所出台的所有调控政策,都将功亏一篑。


  政府救市的时机,前提应当是房价回归理性,大部分一线城市及多数二线城市房价回落,开发商回归理性。


  政府应该救市


  潘石屹:金融政策需要松绑


  (上海证券报,2008-7-22)


  昨天(2008年7月21日),记者从SOHO中国获悉,其新建项目三里屯SOHO项目开盘即签约43.5亿。但是,面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潘石屹(潘石屹博客,潘石屹新闻,潘石屹说吧)表示,单个项目的热销并不代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困局有所改变。实际上,“国际资本市场形势继续恶化、国内货币政策依旧从紧、开发商去年抢地花光了钱、市场成交量萎缩,这四个导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紧张的原因依然存在。“潘石屹说。并且,他仍坚持需要政府“救市”的观点,呼吁给房地产的金融政策“松绑”。


  叶檀:救市可避免“金融危机”


  (南方都市报,2008-7-15)


  为什么该救?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深圳房价连续调整,到现在比去年最高峰时下降了近40%,但价跌量不升,这不符合经济规律,确实存在一些不正常的因素。此话言外之意,即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下跌是政策有意打压的结果,已经违反了基本的经济规律。这正是问题关键所在,房地产市场失灵了!笔者认为,深圳楼市该救,但这一观点并不是为投资者考虑,而是总体考虑中国经济与金融风险的结果。


  反对救市者的理由是,目前深圳楼市并没有崩溃。市场有其发展周期,有高潮,就必然有低谷;现在的楼市低迷,只是由于部分原因处于低谷而已,这是正常的经济规律。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深圳部分楼盘房价降了三成,开发商没有倒闭,银行金融风险也没有爆发,没有必要救市。


  但笔者认为,真到爆发时,抢救就晚了,就会酿成美国式的房地产危机,而中国并没有像美国那样的危机转嫁能力。房地产牵涉到金融与地方财政两块。2005年,全国土地拍卖价款6000亿,2006年达到7670亿,2007年进一步达到1万亿。三年时间,房地产商买地花去了2.3万亿。从全国30个主要城市地价占房价的比例来看,2000年到2004年基本维持在23%左右,2005年达到27%,2006和2007年降低到25.3%和23.2%.按照最低23%计算,这3年买地花费的钱需要在未来卖出10万亿的房子来。假设开发商的毛利率是30%,那它的成本要达到7万亿。付出2.3万亿土地款后,房地产还有能力再付出4.7万亿造房子吗?假设贷款比例为50%,他们的自有资金能达到2万亿以上吗?2007年全年的房地产销售才不过3万亿而已。


  目前房地产价跌量减,对于房地产企业是个严峻考验,对于银行何尝不是。银行贷款中30%的房地产贷款,即使银行收回当房东,静候房地产再度升温,如何弥补时间成本与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贷款面临的严重风险?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果地价减少一半,地方政府以什么弥补公共财政的不足?中央政府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对于目前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而言,保持金融与公共财政的稳定至关重要。深圳楼市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与其他城市有联动效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王锋:救市旨在保护中低收入者,建议减免税费


  (中国房地产报,2008-7-21)


  在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谈到很多人在质疑这种救市论到底是在救老百姓还是救开发商时,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说:


  “对于市民的心情,我很理解,从老百姓的购买能力来衡量,深圳目前的房价确实是偏高了。其实是他们误解了我的意思,《报告》中提出“救市”的目的并不像人们猜测的那样是为了“救”开发商的利益。我们撰写这个分析报告的核心主旨有两个:一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二是鼓励没有购房的自住消费者进入市场。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目前所采用的税收政策虽然对炒房投机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过高的税收同时也打击了自住消费者、加大了老百姓的购房成本。《报告》中所提出的减少税收的建议是为了减少自住购房者,尤其是中低收入购房者的购房成本,降低老百姓的入市门槛。我认为,政府应该给予自住置业者更大的支持和保护,鼓励老百姓拥有自己的房产。而对于炒房投机行为,我们是一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的。真正所谓的救市,包括税收政策、金融政策,针对的是首次置业者。对于炒房者,政府不能放松,要坚持进入市场的门槛以及高的契税。我们救的不是开发商,救的是小业主,救的是真正买房的人。”


  记者继续问到:“我们普遍的观点认为,救市实际上是在使下跌的房价回升,这又如何保障老百姓的利益呢?”王锋回答说,“解决住房问题不能靠市场,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是谁买得起谁就买,那中低收入者怎么办?所以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我的报告提出,对于购买首套住房的人,税费上进行减免。除此之外,政府要严厉限制炒房者。所以报告中,给予购买首套住房的中低收入者优惠政策,实际上是为经济政策和民生政策找到一个最好的结合点。”( 注:《报告》是指深圳房地产研究所撰写的《2008年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政府官员


  陈润儿:安居工程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作为一件大事抓好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2008年7月7日,长沙市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实施安居工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要求,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确保城市居民人人享有住房保障,家家拥有一套住房;“安居工程事关民生改善、事关社会和谐、事关市场发育、事关创业发展,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作为一件大事抓好。”(长沙晚报,2008-7-8)


  唐道明:


  “经适货补”能加快解决经济适用房房源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调配


  湖南省建设厅总工程师>>>


  “长沙将试行以货币补贴的补人头方式取代过去补砖头的暗补方式。”湖南省建设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唐道明称。“新政策和旧有政策必然有一个缓冲时间。未来三年,将首先解决已获得经济适用房审批资格的低收入保障对象。”“在实际操作上,政府肯定会加大对于保障对象的审查力度和补贴发放审查,不是想拿就拿的。”在领取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凭证的保障对象、购买时间、户型面积方面,将有严格规定,户型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建设部规定的120平方米普通商品住房建筑面积标准,“这种做法能够有 效的降低政府资金投入量,实现资源的有效调配。”唐道明说。(潇湘晨报,2008-7-18)


  石长松:“经适货补”能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加快住房保障目标的完成


  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如果按照以前由政府新建经济适用房,政府资金压力较大。”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石长松说。一方面,迫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家庭日渐增多,需求旺盛,而另一方面,从拿地开始的开发周期过长,使得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供不应求。这是带来长沙经济适用房僧多粥少局面的根本原因。在目前的长沙,经济适用房分配以摇号方式进行。“经济适用房的补贴货币化,将有效地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减轻政府负担,加快住房保障目标的完成。”石长松说。按照长沙市计划,2008年将提供1.2万户的经济适用房补贴,“这比以前直接售房的保障对象覆盖面,要更广一些。”(潇湘晨报,2008-7-22)


  某官员:安居工程相关政策意在加强住房保障力度,维护楼市长远稳定发展


  “目前的现状,政府并不是没有预见。”一位参与了相关政策制定的政府官员表示,“很多人很多媒体都有说政府这些政策是意在‘救市’,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不准确。就长沙政府出台的政策而言,最主要还是在于,在加强住房保障力度的前提下,维护房地产的稳定发展,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增强投资和消费信心。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定价权都是自主的。这个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行运转,采取硬性手段强行干预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当然负有责任。”这位官员表示,“地方政府会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政策,这些当然是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前提下做出的。就目前的市场来说,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刺激消费,恢复信心,让市场繁荣起来。各地政府出台举措,虽然谈不上救市,对于市场而言都是机会,关键就看企业如何把握。”(潇湘晨报,2008-9-5)


  开发商


  刘倬鹏:“意见”的实施,将在搞好住房保障的同时,促动房地产行业良性发展


  “我觉得发布这个信息(《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实是政府想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为国家来说,城市现在都分梯度了,房地产是个区域性很强的行业,每个城市的购买力和这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都也各自的特性。国家是在大环境中进行管理,它不是直接出台到哪个省、哪个市。政府拿出100亿来购买相应楼盘的住宅——政府不盖,直接买开发的房子——然后来作为保障性住房。”“那么,政府出台这个文件,对这个行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资金链的促动,开发商将在资金上得到利好。”“中央的大精神首先是和谐发展,一个企业要和谐发展,必须先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那么,政府、媒体、市民都这么关心,出发点其实都是希望它良性发展,没有谁希望它死的,大家要放平自己的心态,正确的看待房地产这个行业。”(“0731楼市会客室”第63期—后奥运时代长沙楼市大猜想)


  莫登渝:新政侧重低端,整体供需仍将失衡


  万象新天营销总监>>


  “就此认为长沙楼市前景乐观,是不明智的。”万象新天营销总监莫登渝说,目前最大症结在于供应量过大,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新政侧重的,是低端市场解决居住基本需要,而目前的长沙市场,开发商瞄准的更多是中高端产品,就算这部分低收入者全部都来买房子,需求与供应依然是失衡的。”莫登渝认为,新政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对于楼市供应结构的重建。“对于开发商来说,如何挖掘新增的这部分低端客户群体需求,制造符合他们需要的产品,才是应对低迷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的解困方案之一。”


  (潇湘晨报,2008-7-29)


  中介商


  岳再嵘:安居工程——房地产市场的一缕曙光


  一、怎么样看待这个政策:


  其一:给低迷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一剂强心剂。主要表现为盘活城市土地市场、促进新房开发与销售、推进二手房市场交易,政策的实施将给房地产三级市场带来活力,并加快长沙房地产三级市场的联动和发展步伐。


  其二:进一步加深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公平、效益性。这主要体现在通过经济适用房的货币补贴方式以及经济适用房流转上面的限制性规定来达致经济适用房设定的初衷,即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有其居”,避免住房保障体系内的不公平现象,实现整体社会的和谐与公平;而在效益上面来讲,通过货币化补贴以及经适房开发、流转的进一步规范操作使得住房保障体现在公平的基础上加深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提高住房保障体系的社会经济效益性。在政策的市场化导向下,社会公平、市场化运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其三:加深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刚性。在目前的长沙房地产市场行情下,市场需求较为冷淡,这进一步加深了新房市场的供需失衡、二手房低层次发展状态。在新政策的推动下,住房的货币化补贴使得大量的需求通过市场化后转入到商品房市场,刺激新房市场的销售;而在性价比的较量中,部分客户会流向二手房市场,加快二手房市场的发展。


  其四:提升住房保障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新政策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升了开发环节、住房保障对象、保障房流转等方面的市场化运作。如在开发环节进一步减少政府的介入,给开发商更大的市场运营空间;通过货币补贴手段,将保障对象的需求引入到市场交易中;二手房流转的限制进一步简化、规范化,以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条件。


  二、对房地产中介的影响


  其一,专业性要求。市场化的运营就是专业化水平的体现。且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房产中介的专业性不仅仅是开发商得以生存下去的关键,也是作为寄生性行业得以继续的根本,而专业性也是房产中介的价值所在。


  其二,二手房市场的争夺战将日趋激烈。政策的导向意义在于通过活跃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来刺激并推进新房市场、盘活土地市场,最终达致房地产三级市场的稳步推进。这就意味着二手房市场将进入一个政策性增长机遇期,市场的争夺战也就在所难免。


  其三,房产中介整合的趋势。(这一条还不成熟,但值得考虑。)


  (《长沙楼市》独家专访)


  市民


  谢亚利:安居工程让我圆梦


  “从申请到发补贴凭证才半个月时间,真让人感到惊讶,这下子我终于可以买房子了。”9月6日上午,开福区房产局举行我市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凭证先期启动首发仪式,谢亚利等17户保障对象现场领到了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凭证,成为我市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首批受益者,他们分别获得了8万元和5万元的购房补贴,补贴总金额达118万元,这也是长沙市首次对外发放经适房住房货币补贴凭证。据悉,今年国庆节前,长沙市将有近亿元资金补贴到户。


  “这部分钱足够我交一套的房子首付款了,买在哪里,买什么样的都有了比较自由的选择。”第一个领到补贴凭证的保障对象谢亚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这个政策让我几年未能实现的买房梦想,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实,太感谢政府了。”“我打算在四方坪买个90平方米的房子,8万元住房补贴将作为新房的首付款。”谢亚利大方地袒露了自己的购房计划。


  张小姐:经济适用房量少好似中奖,货币补贴增大了住房选择范围


  一般来说申请的经适房的人多,房源又少,完全是抱着中奖的心态去的。每个人都希望能住得比较近的地方,而离得近点的经适房机会渺茫,而如果经适房离得那么远就不得不买车,但买经适房的都是低收入者,却又都买不起车。这个补贴可以让自主选择房子。我还是比较赞成的。(长沙房地产联合网BBS)


  周先生:房源的价格监管缺失,货币补贴对象确定难度较大,可能会刺激滋生新的问题


  “住房保障的政策是好的,体现了政府对百姓的关心,(政府)也正在想办法去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怎么去执行,由谁去执行。”在问及对货币补贴的看法时,周先生如是说,“诚然,住房保障分配货币化有着诸多优势,但是随着这项制度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将会凸显出来,如,在市场较饱和的情况下,让更多的保障对象到市场上自主购房,会将市场潜在需求提前释放,供求关系发生倾斜,最终影响房价攀高。更加严重的是,开发企业一般对政府政策研究很透很深,很会从中抓商机,因此,他们会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形成一个价格联盟,变相抬高房价,而政府成了这一轮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最终的结果是,保障对象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房源,或者政府将不断提高自己的财政支出以满足保障对象的需求,房地产企业成为大赢家。同时,由于目前我市个人信用体制尚未健全,家庭可支配收入准确确定难度大,要甄别出应当受到保障住房的人群,需要付出高昂的监管成本,同时在审批层面,也存在巨大的操作空间。如何把保障资金发到那些真正需要政府保障的手中,防止腐败,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期待政府能出台细则,将货币补贴能真正落到实处,让百姓受益。”(《长沙楼市》独家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