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叶檀:学区房能不能带来教育资源的公平
2016-06-03 叶檀
[提要]对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衡量标准,或许不是师生比等数据,更直观的可能是学位房。

   对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衡量标准,或许不是师生比等数据,更直观的可能是学位房。
   学位房与非学位房的差价每年都不一样,但只要有学区,就有学位房溢价。在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学位房甚至还算得上是相对公平、成本低廉的办法。
   2012年7月20日大公网上发布《北京市海淀区学位房现状》的分析文章,指出北京市海淀区四环内的两栋楼房仅相距20多米,基本情况完全相同,但在二手房交易市场上的价格却相去甚远--中关村东南小区927号楼单价3.8万元,大泥湾小区市场价大约在3万元,价格相差27%左右。
   学位房溢价来自于就近入学的政策,本身是为了公平,借此摆脱按价择校和贫富分区。但经济学起码的供需理论在此时起了作用--只要是稀缺资源,就一定会表现在溢价上,不是这个人得利,就是那个人得利--如果花钱择校,是学校得利;如果是划区就近上学,则是恰巧手上有学位房的人得利,只不过这个运气就像中头彩一样不可捉摸。这也像拆迁一样,被拆迁的住户如同中了头奖,我们总不能一纸令下,不给拆迁户补偿吧。
   去年12月9日,相关网站发表《多市学位房溢价超50%》的文章,指出政策直接催动学位房热潮。2014年2月份,政策要求19个大城市2015年全部就近入学,即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当年学位房搜索热度直线上升。
   去年底,学位房溢价最高的城市是天津、深圳、苏州及南京,均超过50%。接下来是杭州、北京、武汉、成都、广州、上海、重庆。北京作为学位房问题最突出的城市,学位房的溢价在30%左右,只能算是位于中游。
   学位房溢价高的地区未必房价最高,原因各不相同。深圳是移民多,重庆是好的教育资源少,另一些城市通过不给入学的方式排除了部分学生,如北京,很多北漂的孩子由于办不全证,只能年纪小小便离开父母,到河北衡水等地方就读。
   有些开发商自己创造缓解稀缺资源的办法,比如要建一大片住宅小区,会就近规划小学、中学,邀请质地优良的小学来建立分校,一些民间办的双语学校,口碑好的往往供不应求,家长勒紧裤腰也要供孩子上学。
   学位房疯狂溢价的背后是,中国不缺教育资源。
   很多人一定不同意,这怎么可能?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2013年初时任财政部长的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宣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这在第三世界里可不算差。
   中国的师生比算是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普通小学师生比为22.37:1,最高的是1997年是24.16:1,到了2014年为16.78:1。美国情况各州不同,知乎用户猫奴、芭蕾学生、Workfrolic参照Number of Teachers and Average Class Size网站做了个对比,加州1到8年级,大约是22到25人之间,私立学校师生比更高。看看,我们师生比比美国加州公立学校还强。
   但笔者到乡村县里稍好的初中,看到的往往却是六七十人一个班。去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根据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可学位房溢价还是这么高,这是怎么回事?
有从中国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访问学者表示,看教师的周课时量,中国的教师只有13学时,美国的教师有25学时。中国教师上大课,美国教师赶场子,人家教师在小班级的周转率高,所以美国教师队伍闲人少。
   为了从制度上改变学位房溢价的病根,教育部也在进行督导。截至2015年底,全国一共有1302个区(县、市)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完成2015年目标的68%,完成2020年目标的47%。目前,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所有县级单位均通过认定。
   按理,京沪应该没有学位房溢价了吧,可还有。随着二胎时代来临,周转率下降,学位房成本更高。
   不要想在短时间内消灭掉学位房现象,那跟建立乌托邦一样不太现实。学位房的溢价在日本有,美国同样有,只要在30%的范围内,就说明教育差别市场还能够接受;但如果溢价太高,那就是某个地方出了偏差,需要从制度上堵住病根。